期刊简介
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医学影像工作者(主要包括X线、CT、MR、DSA、US等)和中医、西医临床医师,以及从事影像学与核医学研究的人员。本刊以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临床与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重视影像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技术。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51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894/R
邮发代号: 24-20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山东
出版地区 山东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672-0512
- 国内刊号:11-489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知网收录(中)
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医学影像工作者(主要包括X线、CT、MR、DSA、US等)和中医、西医临床医师,以及从事影像学与核医学研究的人员。本刊以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临床与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重视影像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技术。
1 文章应具备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选题新颖,文辞通顺,重点突出,论点明确,数据可靠。
2 论著及综述一般不超过5 000字(超出字数将加倍收取版面费)。所有文章均需附关键词3~5个,关键词请使用最新版的《医学文献索引》中的医学主题词。
3 论著、短篇论著应按以下格式用中、英文书写:包括文题、作者单位、关键词及摘要,摘要请按“四要素”即: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书写。作者姓名应全部排出,用汉语拼音书写。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以内。
4 文章均需标注通信作者,并注明通信作者E-mail地址。
5 除专家论坛、综述等文章外,一律要求提供图片。图片要求制作清晰、对比度好,并注明图序,提供图说,图序应与文内引用部位相符。表格请用“三横线”表。
6 文稿中字词运用要规范,计量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规范。
7 统计学符号全部用斜体,大小写应清楚。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表示(中位数应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 s ;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s ;④ t 检验用英文小写 t ;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 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r ;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 P (P值前给出具体检验值,如 t 值、q 值等);⑩样本数用英文小写 n 。
8 文章层次分为三级,写法如下:
一级标题:1( 顶格,占一行);
二级标题:1.1( 顶格,占一行);
三级标题:1.1.1( 顶格,接正文);
1.1.2( 顶格,接正文)。
9 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5年内文献为主,文献序号应与文内所列序号一致,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出,格式如下:
[期刊]作者姓名(1~3名全部列出,中间用“,”隔开,3位以上只列出前3位作者,后加“等.”),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例:(中文)李 琼,王 嵩,徐 冰,等.湿热内蕴型轻度脂肪肝CT定量测定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6):481-483.
(英文)Brem MH,Zamani AA,Riva R,et al. Multidetector CT of the paranasal sinus: potential for radiation dose reduction [J].Radiology,2007,243:847-852. [书籍]著者(作者姓名书写格式同期刊),书名[M].版本(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
例:李文华,王滨,王振常,等.体部CT鉴别诊断[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134-135.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教学难点与教学技巧探讨
磁共振成像(MRI)以其优异的软组织分辨力、任意角度成像、多参数成像、无辐射损伤、微创或无创性功能成像及代谢成像等独特的优势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佼佼者.无论是操作技术还是诊断技术,其在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手段中都是难度大的.......
作者:谢独;李圆;李彩霞 刊期: 2011- 04
-
口服等渗洗肠液临床X线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X线检查观察自制口服等渗洗肠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06例X线检查者详细记录服药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次数,进行服药前、服药后临床及X线对比分析.结果:从X线影像分析肠道清洁程度,Ⅰ级(理想)372例(61.93%),Ⅱ级(较理想)24例(5.91%),Ⅲ级(不理想)10例(2.46%).有效清洁率97.54%.结论:此种肠道清洁方法较既往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快速无痛苦,无不......
作者:刘志勇;夏伟;张桂芬 刊期: 2005- 01
-
代谢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管顺应性的超声研究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肱动脉血管顺应性的改变.方法:选择MS患者38例为研究组(MS组)、健康查体者35例为对照组(NC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肱动脉在静息、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舒张末期内径的变化.结果:MS组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D与年龄、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收缩......
作者:褚熙;吕学成;王艳清;路淮英;朱兴雷 刊期: 2005- 03
-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smallintestineprimarymalignantlymphoma,简称SIPML)临床少见,占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20%~50%,而原发的小肠恶性肿瘤仅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6%~3.2%[1].为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SIPML的CT表现,评价CT对SIPML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传旺;郭建榕;马小敏 刊期: 2006- 01
-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进行3D和MPR重建.结果:3D在显示骨盆骨折的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二维影像,但在发现未错位轻微的骨折方面稍逊于二维影像.结论:螺旋CT3D和MPR技术为复杂的骨折提供立体的空间病理解剖信息,指示手术入路,但二者必须结合应用才......
作者:靳兆军;石光云;蒋峰;韩云飞 刊期: 2004- 02
-
64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活体肾供体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行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其中20例施行供肾摘取手术.所有图像均进行MPR、VR及MIP等图像后处理,观察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及上尿路情况.将术前的CT后处理图像和术中所见进行对照,评价CT后处理图像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41例健康供肾者64层螺旋CT数据经后处理后均获得了满意的CT血管成像(......
作者:法良国;宋磊;孙凤国;肖志英;宋岗 刊期: 2009- 04
-
MR弥散加权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作为MRI的一项新兴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放射学领域,如脑缺血的早期诊断[1].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如骨髓疾病[2]、乳腺疾病[3]等.......
作者:郝大鹏;徐文坚;徐爱德 刊期: 2003- 04
-
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血管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对脑静脉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静脉血管瘤的16层螺旋CTA及CTV表现.结果:动脉期CT血管造影5例未发现明显异常,10例病灶仅部分显示,且密度淡.静脉期脑CT血管造影15例均清晰显示放射状排列的髓静脉及中央静脉,整个形态似海蛇头.结论:16层螺旋CT双期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脑静脉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曹代荣;王弘岩;游瑞雄;李银官;江飞;郑义浩 刊期: 2008- 01
-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心脏损害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不同证型患者心脏结构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分析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损害程度.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各个证型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及功能指标.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心脏结构异常比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
作者:肖梅;胡萍香;黄毅斌;龙莎;肖小鹏 刊期: 2013- 06
-
经颅多普勒检测急性脑出血42例分析报告
我们用经颅多普勒(TCD)来检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过程,评价经颅多普勒与头颅CT、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的关系.于2004年10月~2006年3月共检测患者4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明剑;植华 刊期: 2007- 02
动态资讯More >
- 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
- 2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附12例报告)
- 3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浓度变化的相关性
- 4 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 5 X线平片腰骶椎间隙高度测量及对腰椎间盘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 6 31例输卵管炎症的CT分析
- 7 肋骨结核致结核性寒性脓肿及瘘管1例
- 8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MRI特征与临床预后评估
- 9 试论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问题
- 10 维生素K3与654-2低张力胃双重对比造影效果比较
- 11 无脑叶型前脑无裂畸形2例
- 12 2008年第2期继续教育选择题答案
- 13 中药栓塞剂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14 针刺减轻缺血性脑卒中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15 双源CT脑静脉造影扫描技术探讨
- 16 隐匿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CT及MRI诊断
- 17 颞骨解剖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
- 18 腰腿痛各证型CT征象研究
- 19 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正常值的测定
- 20 对尘肺高千伏摄影胸片质量的探讨